欢迎来到伍福网——中华伍福文化垂直门户网站
  • 04月01日
  • 星期六
  • 北京天气
您的位置首页:伍福文化 > 原创精选 > 正文

【伍福悟语】若得人生圆满 需要伍福俱全

2015-07-09 09:12:31    来源: 伍福网    

\ 
【伍福悟语】若得人生圆满 需要伍福俱全
 
中国福文化源远流长,从古至今无论是统治阶层,还是普通老百姓,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,那就是祈求福的润泽。“福”是什么?不同时代对“福”有不同解读。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,“福”是一个人双手捧着酒樽,在祭祀祖先,求得先祖保佑。古代人们祈福,是希望祖先能够让后人万事顺利、子孙健康、家族平安。
 
儒家推崇的是“仁学”思想,孔子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平民百姓阐述“福”的内涵与修福的方法,但他在向列国的统治者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 “大同社会”幸福蓝图。儒家推崇“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”。
 
而佛家认为世界就是苦海,无论是达官贵族,还是布衣百姓,只要没有开悟,破除贪嗔痴,今生和来世都无法逃离苦海。而真正的幸福,是要从修“净业三福”开始,经过修行,或可登极乐世界。
 
道家则追求,身与心的和谐统一,在物质层面认为“五色令人盲,五音令人聋,五味令人口爽”,因而需要在精神层面,放弃世俗,超然物外,追求天人合一。
 
儒家的“福”是基于国家视野,老百姓有吃、有喝、有用、有养,都不过是统治阶层施行仁政的结果。而佛家,认为万物皆空,人生本来就苦,认清现实为来世修福报才是唯一出路。道家虽然把目光聚焦在个体上,但要求每个人摆脱物质、名利的枷锁,纯粹追求道法自然,也没有现实意义。
 
那么,什么是福?福在哪里?如何追求福?从古至今没有一家一派学说可以说得清楚。但从物质生活的角度来说,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,已经实现了孔子所说的“大同社会”,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幸福呢?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心的欲望远比物质世界要庞大。求而无方,求而不得,得而无德,不得善终,是从古至今与幸福疏离的根本原因。
 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但人们往往一叶障目,低估了中国先哲的智慧。真正的幸福,不是一种美好状态或祝愿,也不是在来世或天堂。早在4000多年前的《尚书•洪范》中就阐述过福有五种,即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好德和善终。
 
知名文化学者、医师出生的宋自福先生,在思考现代人们的精神困境时,把视角聚焦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福文化,他发现中国人内心和中华文明最大的奥秘,就是伍福文化。伍福,不仅是统治阶层的治世标准,也是每一个普通人为之追求的目标。伍福,是五种状态,也是五种境界,健康的体魄和精神可以创造财富,客观的财富可以形成尊贵,适当的权贵可以培养德行,博大的功德可以延寿。每个人或一无所有,或得其一二,但要想获得人生的圆满,则需要伍福俱全。
 
人生的成长过程,第一“福”是“长寿”,所谓“命而不夭”,才能去追求和享受其他四福。
 
第二福是“富贵”,有的人出生在达官贵族之家,而更多的人则出生在平凡的家庭,但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可或缺,否则再大的家业也可以败光。但是富并非第二“福”的全部内涵,富只是代表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有能力去帮助别人,但如果不被人认可,不受人尊敬,也就无贵可言。
 
第三“福”康宁,即身康心明,既拥有强壮的体魄,又人情练达,精神湛然,这是一种智慧,对人、对物都游刃有余,自然就会万事皆宜。
 
第四福“好德”,指的是人达到康宁的精神层次之后,就具备了功德之心、悲悯之心。中国有句老话,缺什么都不能缺德。所谓德,就是一种向善的表率和崇高的品德,帮助人、开悟人,都是好德的表现。
 
第五福“善终”,实际上积功德、积福报的结果,人生最终达成一种圆满的状态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作者:王建成) 
 
发布者:chenjie

搜索关键词:

免责声明:为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,伍福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,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,保护原作者权益!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

伍福网微信公众账号

更多精彩内容!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伍福网微信公众账号(fffffw-com)